5年新高!今年9次抽检294批次化妆品被“点名”-新葡萄娱乐

5年新高!今年9次抽检294批次化妆品被“点名”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化妆品报梳理了自今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抽检通告。据统计,截至发稿前,国家药监局2023年已累计发布了9次化妆品抽检通告,其中包括4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和5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的通告。值得注意的是,仅两个半月,就有294批次产品被通告。

可以说,伴随日益趋严的监管与《化妆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和《企业落实化妆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两部新规的施行,化妆品质量安全正在经历一场大考。

01

通报次数创五年新高

据化妆品报统计,在抽检频率方面,自今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已累计发布了9次化妆品抽检通告,创下近五年同期通报次数新高。此外,与2022年同期相比,通告发布次数增长了125%,不合格产品批次量增长了106%。

2.png

在抽检品类方面,294批次不合格化妆品中,洗护类(护发素/洗发水/沐浴露等)抽检不合格的数量最多,占比35%,其次是染发类(染发膏/泡沫染发剂等)和护肤类(护肤水/乳/精华),占比分别为32%和8%。

1.png

在不合规项目方面,4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中,不合格项目数量最多的是标签标识问题,数量达100批次,占比达43%,主要集中在染发、防晒和底妆类产品。据悉,标签标识问题主要包括产品标签与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不一致、检出产品标签未标示的成分、检出产品标签及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未标示的成分等。

此外,成分超限量使用也是不合规产品的主要问题,数量达88批次,占比达37%,主要为洗护类产品。据悉,超限量使用的常见成分主要为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与氯化镁及硝酸镁的混合物,其常被用作防腐剂。

3.png

在禁用原料方面,5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的通告中,查出次数最多的禁用原料为杀菌剂,数量达20批次,占比达30%,主要集中在洗护类产品。其次,防腐剂也是高频出现的禁用原料,数量为15批次,占比为23%。据悉,今年被检出的禁用原料中高频出现的杀菌剂主要为三氯生,另外曝光较多的还有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与氯化镁及硝酸镁的混合物。

4.png

整体来看,洗护和染发类产品是化妆品抽检不合格的重灾区,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标签标识问题和成分超限量使用问题。

02

多个品牌数次被点名

在日趋严格的监管之下,依旧有化妆品企业屡次触碰法规红线。

记者在梳理9次化妆品抽检通告的过程中发现,“美度染发膏”“景红达染发膏” “帝臣染发膏”“威品染发膏”“玛萨仕克去屑洗发乳”“nusvan水性不可撕拉指甲油”等产品频繁出现在通报名单中。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美度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染发膏在今年2次被通报,且每次通告中都有多款产品上榜,不合格项目基本为成分比对不合格。据悉,广州市美度化妆品有限公司去年已被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监测中心列入了“重点关注企业”名单。此外,据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显示,该企业在去年就因涉嫌生产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等违法行为,被罚款85000元。

无独有偶,广州市景红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也因其生产的染发膏不合格多次被点名。据悉,该企业在2019年至2022年间因标签标识不合格等化妆品违法行为被处罚7次。

03

新规施行推动监管升级

伴随3月1日《化妆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的施行,化妆品监管的抽样检验全环节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办法》加大了网络监管力度,首次确立了网络抽检模式和要求,这意味着线上“伪劣品”将无处可逃。

记者梳理发现,在国家药监局最近发布的关于5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的通告中,就有3批次产品源于品牌天猫、小红书官方店铺。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0批次来自于天猫、淘宝、拼多多、小红书、快手、微店等线上平台的化妆品被检出禁用原料。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抽检的产品中指甲油的占比最高。在2月23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5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的通告中,抽检自天猫unnyclub官方旗舰店的悠宜探索本色指甲油和抽检自小红书稚优泉官方旗舰店的2款稚优泉印章指甲油均被检出禁用原料1,2-二氯乙烷。此外,1月1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8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的通告中,抽检自微店困妈有好货、微店臻选优品、淘宝杰肤美妆等网店的指甲油同样被检出1,2-二氯乙烷。

同时,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已出现多次标签标示注册人、备案人、境内责任人在抽检发现产品不符合规定后,“声称假冒产品、否认生产或者进口”的情况。《办法》的施行将有助于规范企业异议申请和保障企业复检权利。

眼下,伴随消费复苏,化妆品行业也在逐渐重启,面对日益趋严的监管与两部新规的施行,合规经营是企业在“最严”监管时代稳步前行的基础。

网站地图